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共14篇)

时间:2024-05-05 20:31:18 投稿人:kaka003

原标题:"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共14篇)"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欢迎大家前来参阅。感谢网友“zfengjuan”向本站投稿了14篇与“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相关的素材。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

篇1: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兴高采烈地向家长汇报。许多家长对我说:“崔老师,我那孩子,你给他‘三分颜料’,他就开起了‘染房’。”这虽是打趣的话,却揭示了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有趣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如:低年级教学内容中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教材中识字占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如果上课时单纯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的生字也记不牢。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快速牢记所学的生字。在上识字课时,我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想了许多好办法帮助孩子牢记字形。一是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活动来记住生字。二是编口诀来识记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口诀编得好。三是编讲与字形有关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所学的生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有趣、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届一年级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现在所教的班,刚入学时,很多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爱讲闲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如:男女生比赛爬山夺红旗,哪方守纪律,认真听讲,哪方就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还有男女生比赛“摘果子”,每组同学比一比看哪组的红五星多,全班同学比一比看谁的红花多……这一个个比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上课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呵护下,听好话多,受夸奖多,滋生了不少娇骄二气,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的要鼓励、坚持、发扬;错的要反对、纠正。其次,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是每个人要进步,就要勇于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批评、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好。承认缺点错误是勇敢的表现,改正则是进步的开始,应当鼓励。再次,积极开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帮互学活动,使班集体始终充满其乐融融,奋发向上的气氛。

五、积极做好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疏导工作。

低年级也有少数孩子有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十分细致地找出原因,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以爱心去感悟、启迪孩子的心灵,树立自信心。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个别辅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等。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没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碍。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师爱之心去抚育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于 中国,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忧郁症

忧郁症,是“一种阴霾般的低潮情绪笼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织网般地难以挥去,而不是一种短暂可消失的情绪低沉”。人是情感的动物,心情自有起伏,因此难免有低落、消沉、沮丧的时候;在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极大的挫折与压力,或因人际因素(特别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经济上的因素、工作或学业的困扰等诸多压力事件,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复始一再累积,很快就会产生“忧郁”情绪,大部分人情绪低落一阵子后,可以再开朗起来,但少数人因为遗传因子或个性(包括不适当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压力的累积(日常生活琐事的所造成的压力累积或遭逢特别大的压力事件),而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与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将情绪状态延伸为一种病态,以致于心情与行为都受到影响,于是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严重者甚至以自杀结束宝贵的生命。忧郁者也常有死亡想法、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这些想法的范围由相信自己死去会对他人比较好,到短暂但重覆出现的自杀意念,以致于实际而特定的自杀计划。自杀动机可包含:面临自觉无法克服的人生障碍时意图放弃一切,或强烈希求终止自认为永无止境的痛苦。想要自杀的人通常会发出求救讯号,根据临床经验,自杀企图比较弱的人,发出的求救讯号较容易辨识且较为强烈,且较不会去尝试或者较不易自杀成功;而自杀企图很强烈的人,通常所发出的求救讯号极其微弱,很难辨识,甚至自杀意图的产生与自杀行动出现的时间间隔会缩短。对于后者,自杀危机的辨识与处理较为困难且要谨慎小心,最好能够求助于专业人员。自杀获救者,通常会很后悔自杀,因为自杀是很痛苦的,而且自杀未成功,可能会有后遗症。而且自杀通常是一闪而逝的的冲动,停下来稍微想一下,为什么要自杀,或许念头就打消了。经由仔细的观察,通常都可以经由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是不是可能有忧郁症。一旦怀疑有此可能性,就需要寻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焦虑症

焦虑不必多说,紧张、惶惶不安、焦躁、坐卧不宁等都是焦虑的表现,长期持续上述状态导致影响正常生活,这种“不简单”的焦虑--往往便是病态的焦虑症发作。焦虑症发作令患者痛苦,亲属痛心,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焦虑症发作呢?让我们一起去挖掘下深层的原因。

焦虑情绪是人们在面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应时,在内心激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人性充满矛盾,人生充满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焦虑的根源,也是对人生的挑战。

改善焦虑症

1.阳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阳光是生物钟和睡眠的好朋友,晒晒太阳可以让你的身体适应生物钟的调整。

2.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失眠焦虑症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人体是有一定的生物钟的,不规律的生活和睡眠习惯会破坏这种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所以日常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最佳。

3.享受睡前时光 促你入眠摆脱焦虑

睡前除了运动外,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你尽快入睡。譬如,洗个温馨的泡泡浴,阅读下书籍等等,充分的放松,享受睡前时光,可以帮助你尽快睡着。

4.运动 促进身心健康

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帮助你提高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促进你的健康睡眠、摆脱焦虑心理。不过要注意,睡前尽量避免做运动,睡前运动会干扰你的睡眠,运动时间最好是在睡前6小时左右进行。

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该具有的、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异常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并出现回避意愿或(和)行为的一种神经症。

【诊断】

1、病前多有胆小、怕羞、被动、依赖、易焦虑、强迫倾向及个性内向等性格特征。

2、自知力完整,明知无害却不能克制,妨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3、排除焦虑症、强迫症、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的恐惧反应。

【治疗措施】

宜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焦虑或惊恐发作,然后来用行为疗法消除其回避行为。

一、药物治疗:控制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丙咪嗪。

二、行为疗法:用于各种恐怖症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法;同时配合反应防止技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回避行为。

三、其他心理疗法:如精神分析、领悟疗法、催眠疗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都可用以治疗恐怖症。

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多动症

1、多动症是一种病。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2、多动症是终身病。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善,常持续多年,甚至可能终身存在。多动症儿童年龄小的时候多动表现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注重力不集中更明显。

3、常与共病相伴随。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是注重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但实际上单纯的多动症大约只有约1/3,大部分的多动症都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我们称之为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由于这些共病的存在,使得多动症的症状加重或不典型,对多动症患儿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4、重视女孩多动症。不少人认为,多动症是男孩的病,女孩没有多少多动症。近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多动症的发病率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因为多动症女孩其多动的表现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重力不集中,这就是所谓的“不多动多动症”,往往轻易被人忽视。

5、药物治疗是首选。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既往由于人们对该病的治疗存在着种种误解,非常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依从性不高,许多患儿并未得到适当的治疗,贻误了治疗时机。近年研究发现,只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仅用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药物治疗要长期。由于多动症的症状长期存在,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也长期存在,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仅在考试时服用药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药物治疗要连续。既往多动症的治疗,常采用间断治疗,即周1-周5服药,周末停药,节假日停药,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多动症的症状始终都存在,假如采用间断治疗的方法,可能在学习时症状有所改善,但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不能改善,而实际上儿童行为和各种功能问题,是一个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问题。

疑病症

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和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躯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解释或医院对病人的身体检查常不足以消除病人的看法。

对疑病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是很必要的。当然,对疑病症病人的治疗也不会是很顺利的。在治疗初期,不能对病人直接讲他没病、啥问题也没有等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话对病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心理医生应抱着理解、关怀、同情的态度同病人进行交谈。医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断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纠正错误观念。如果病人积极配合,可实施森田疗法。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配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些。

篇2:小学一年级教育随笔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

《小学一年级教育随笔》正文开始>>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篇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随笔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 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四、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4: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环境变化产生了许多波澜。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是一项基础的教育工作。本学期,将继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全体学生保持心理卫生,健康成长。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四、对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篇5: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了解自我,找到自身的优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安抚和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懂得感恩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感恩美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介绍课题并提问,假如我是他的“他”,可能是谁?

2、观看短片,父母外出务工与孩子分别的场景。

3、解题,留守儿童,(解释: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孩子),我们身边有吗?请举手看一下,统计一下,了解一下这些同学和谁一起生活,谁来照顾他们。

4、留守儿童介绍自己的生活状况。

(二)小组交流,倾诉内心

教师: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失去了很多的温暖和关爱,出现下面几种情况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请你给你的同学和老师谈谈你的真实感受吗?

展示图片,四组生活场景。

1、过年时,父母不能陪伴我(羡慕别人)

2、生病时,我…….(孤单、害怕)

3、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不能来学校看我的表演,我…….(伤心,自卑)

4、开家长会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能来学校跟老师交流,我…….(想念他们)

教师小结:你们到这些时候,是不是埋怨,甚至是“恨”你们的爸爸妈妈呢?老师引导: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才远走他乡,他们要去打工养家糊口,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很不愿意离开你们,因为你们是他们的心头肉,这是骨肉的分离,我们不要恨,也不要埋怨。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在外面做些什么呢?

5、展示图片,爸爸妈妈的打工生活。

(三)同学互助,说说心里话。

孩子们,过年的时候,你感到伤心,难过;生病时,你感到孤单,害怕;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你感到很无助;开家长会的时候,你可能很慌乱,很自卑。这些伤心,难过,孤单,害怕,无助,慌乱,自卑的心理,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也是很正常的表现。我们常说,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却为你打开了另一扇天窗,我们也从不平常的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其实他们很…….(坚强和勇敢,他们能自己照顾自己,举例,生病了自己去医院取药,打针,不哭不闹,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能自己单独睡觉)其实他们很…….(懂事,他们不去依赖父母,常常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洗衣服做饭其实他们很…….(可爱,孝顺,除了照顾自己,还要帮助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做家务,甚至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小结)所以,我们不能自卑,我们要自信,我觉得你们了不起,很棒。当然,作为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也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那么,你能给他们做些什么呢?

(四)做一做,谈一谈。

假如我是他,我要做什么?

1、制作一张贺卡(妈妈的生日)

2、给爸爸妈妈写封信

3、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问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4、认真学习,把成绩寄给爸爸妈妈。

5、我要照顾好自己和爷爷奶奶,让他们安心的在外工作。

6、我要和他们交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五)共同分享

欣赏歌曲《我会听话》

篇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以后会进一步地寻找机会发挥这种学习的能力,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当然,这种成就感应是适应的,过强或过低都不好,因为急于求成和不想作为都是不好的。

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良好与不良之分。有的学生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经常综合整理所学知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于 中国,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篇7:小学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年级 下学期心里健康教案

涂琴

101

第一课 学习真有趣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知道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感受学习的兴趣,不怕困难,做事情要细心,有耐心。 活动过程:

第一节 我的本领多 一、热身活动导入主题

热身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本领? 二、活动体验

1、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有什么本领?你能做到吗?

2、想一想,同学们的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呢? 3、我们在学校学习应该怎样做?

4、贴一张现在的照片,记录成长的第一步。 三、活动练习1、夸夸我有多棒!

2、你能做到哪些本领,图上喜欢的颜色。 四、活动小结

今天真高兴,我们知道了自己这么多的本领,以后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我会洗衣服

教学目标:

通过洗衣服过程的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懂得学习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会洗衣服吗,先学会洗什么衣服的,后来呢? 二、合作创新

1、晶晶是怎样学会洗衣服的?

2、晶晶学会洗上衣了,为什么没办法把书包洗干净呢? 三、活动启示

你知道先学会什么,再学什么就比较容易吗? 四、活动小结

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课 勇敢的我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遇到困难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怕它,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一点,就能打到困难。 活动过程:

第一节 打到“拦路虎” 一、导入

大家想一想,你在学习或做事情时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活动体验

1、看图,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对待的?你能给他们出出办法吗?

2、如果是你遇到这些困难,你能打到他吗? 3、如果你再遇到困难了,该怎么做?

要尊敬老师,相信老师,遇到困难一定记得找老师! 三、活动启示

学习儿歌:困难就像“拦路虎”

四、活动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我不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胆子经过锻炼就会变大,从而不会害怕一些危险的事情,并去勇敢面对,战胜害怕。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们遇到过什么害怕的事情吗?是怎么做的? 二、合作创新

1、同学们,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害怕的事情是怎样做的? 2、如果我们遇到了害怕的事情,该怎样做? 3、看图,你害怕这些事情吗?

4、遇到困难怎样面对?结果就会怎样? 三、活动启示: 《我有小妙招》 四、活动积累

我们平时遇到害怕时怎样做,胆子就会变大?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三课 快乐学习方法多

教学目标:

1、体验快乐学习的方法,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培养学习的好方法,养成细心学习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节 “小马虎”的故事 一、暖身活动

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不过,学习的时候你是“小马虎”吗?你专心吗?学习有哪些好方法呢?

二、活动体验

1、认识“小马虎”,你感觉他们熟悉吗? 2、这些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为什么? 3、奶奶说的话正确吗?结果会怎样? 三、活动启示

学习前要有计划,完成作业要认真检查;天天坚持,就能变成细心的好孩子。

四、活动游戏

1、你能从出口走出来吗? 2、找出9696,看谁找得快。 五、活动小结

通过这课的学习,你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吗?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专心学习轻松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完成任务后,才能玩得开心的道理。 2、培养学生学习的时候要专心,玩得时候才能痛快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文文和阳阳在背古诗,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他们背诵的结果会怎样?

二、活动体验

1、你认为他们不同的结果是怎样造成的? 2、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3、图中的小朋友心情一样吗?谁玩得开心? 三、活动启示

学习的时候,要专心,玩得时候才能痛痛快快地玩。 四、活动游戏

听老师的命令,看谁做的又对又好。 五、活动积累 怎样才能学得更好?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一年级下学期心里健康教案

魏棣华

103

第一课 表情对对碰

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心情时的脸色,培养学生做开心时的变脸娃娃。 活动过程:

第一节 我是变脸娃娃 一、导入

我们平时会有怎样的心情?那么脸色会有怎样的变化? 二、活动体验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变脸娃娃? 2、谁能模仿一下不同心情时的脸色? 3、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三、活动积累

1、你还知道谁会变脸?在什么情况下变的脸色? 2、小猫心里想什么?连一连。四、活动延伸 四、活动小结

爱发火的娃娃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做?你喜欢什么样的脸色娃娃?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豆豆的心情日记

教学目标:

学习记录心情日记,培养学生做天天开心的好孩子。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每天的心情都一样吗?为什么? 二、合作研究

1、看图中的小朋友,每天的心情为什么不一样吗? 2、谁能做做不同心情的脸色?

3、你喜欢怎样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做? 4、如果不开心了,可以怎样做? 三、活动游戏 我变你猜。 四、活动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想不想也像豆豆一样记记自己的心情?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课 我真棒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仔细、专心的学习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节 我不想做“小蜗牛”

一、活动导入

想一想自己听讲、作业时认真吗?

二、活动体验

1、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做了“小蜗牛”?

2、我们帮他找找原因吧??

三、活动积累

1、老师从1数到10 ,请同学们把书包收拾好!

2、我们小妙招。

五、活动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上课我不跟你玩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上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用心听,善于思考,积极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上课你爱发言吗,为什么,我们该怎样做?

二、活动体验

1、图片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为什么要积极发言?

3、我们平时上课应该怎样做?

三、活动积累

1、上课时应该怎样学习? 2、丁零零。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三课 我爱您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学会感恩老师。

活动过程:

第一节 老师的一天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知道老师每天都在忙什么吗?

二、活动体验

1、看图,老师每天都在干什么?

2、你觉得老师辛苦吗?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

三、活动积累

1、当小记者采访老师。

2、我们站一节课,试试当老师的感觉。

3、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对待老师的?

四、活动成果

老师的的眼睛。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妈妈,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尊敬父母的优良品德,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他们生日时,你做了什么?

二、活动体验

1、图片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他们的想法你同意吗?

3、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过生日了你会怎样做?

三、活动积累

妈妈过生日你怎样做? 四、活动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能得到几个苹果?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一年级下学期心里健康教案

李杏杏 106

第一课 我能帮助他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活动过程:

第一节 她没带铅笔

一、导入

你的小手帮助过别人吗?

二、活动体验

1、看图片,当别人忘带铅笔了,同学是怎样做的?

2、你同意这些同学的做法吗?

3、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三、活动积累:

1、小锦囊。

2、你能得到几个苹果?

四、活动小结 你遇见同学有这些困难时怎样办?

篇8:小学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我是老师的小助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乐意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帮助老师做过什么事?愿意吗?

二、合作创新

1、看图想一想,图中的小朋友帮助老师做了什么事?

2、帮助老师做事心情怎样?

3、我们能为老师做什么事?

三、活动体验

同学们为什么很高兴帮老师做事?

四、活动积累

小锦囊。

五、活动小结 通过学习,你今后会怎样做?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课 你会怎么办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聪明勇敢、急中生智的的良好品德,在有危险时学会自救。

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丁丁历险记

一、导入

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坏人,遇到危险时,你会怎么做?是自己动脑筋还是求助于他人?你会求救吗?

二、活动体验

1、看图,丁丁遇到坏人时时怎样对付的?

2、看了丁丁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当遇到危险情况时怎样做?

4、看图,遇到小偷偷钱包,该怎样做?

四、活动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 爸爸,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救能力,要勇敢机智,遇到事情要向身边信任的人求救。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门时,你和家人失散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二、活动体验

1、图中小朋友和爸爸走散了,她是怎样做的?

2、图中的同学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他们的做法你同意吗?

3、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三、活动积累

小锦囊。

四、活动游戏

用数字组成家人的电话号码,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号码多。

五、活动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做?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三课 我喜欢我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及短处,养成自信的好习惯,取长补短。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你喜欢自己吗?为什么?

二、活动体验

1、看图想一想,班级开元旦联欢会,小朋友们的想法好吗?为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困惑?

3、你有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吗?如果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做?

三、活动积累:每次感到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要悄悄告诉自己:“我也能做好!”马上就会感觉好多了,你也试试吧!

四、活动游戏: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说你是多么喜欢他! 五、学习智慧果:《我喜欢我》,你有什么收获?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篇9:小学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活动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迈出幼儿园大门,告别无忧无虑、嬉戏玩耍的学前时期,心理的各个方面尚处于幼稚阶段;在学习上,他们缺乏主动性,需要大人督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帮助学生学会听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1、了解学生对眼睛、耳朵在上课时的作用知道多少。

2、一只眼睛模型,一只耳朵模型。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模型导入:出示眼睛模型。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对呀!解放军叔叔用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用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用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插秧、锄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2、激情明理导行

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本领。。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1)游戏明理:“人体照相机”。

老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一位同学用眼睛看老师,另一位背超着老师,眼睛看不到老师。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请这两位同学讲,老师卡片上写了什么字?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位小朋友讲得出,另一位讲不出?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讨论后归纳: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

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学发言,眼睛看着同学;

读书时,眼睛看着书本。

(3)训练用眼“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等。

学习儿歌:

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

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重要。

(4)出示耳朵模型明理。

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耳朵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学习也要学会用耳朵。

(5)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

(6)训练用耳听。秒度十时毫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

(7)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A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B示范举手。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就应该用左手。

C小试验明理。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同学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

学习儿歌: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句一句讲,要讲普通话。

D发言训练。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根据儿歌进行评议。

3、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到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五、教育与训练巩固和延伸

1、教师可以把上课用眼、用耳和怎样说话的儿歌分别写在大黑板的左(右)角,让学生在打预备铃时读读,以指导行动。

2、教师要及时表扬上课正确用眼和用耳的同学。

3、对举手的姿势和说话,教师要严格要求,在举手和让学生回答问题前都要及时提醒,没有做到的要重做,对说话声音轻的要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活动参考资料:

怎样才能听好课,作为学生,一般应做到以下5点:

1、作好准备。

一要作好物质上的准备;二要作好生理上的准备,上课要靠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因此,使大脑能保持最佳兴奋状态便尤为重要;三要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2、专心听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要能集中注意专心听讲,学生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一种想在课堂上学到知识的愿望;

二是要积极进行思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那么,他的注意力也就一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集中;

三是要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3、当堂掌握。

知识的掌握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

4、弄清思路。

就是把老师上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和过程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5、把握特点。

例如,语文学科,主要是通过学习字、词、句、篇,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所以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就要认真听,大胆说,经常进行读、写的练习。

篇10: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兴高采烈地向家长汇报。许多家长对我说:“崔老师,我那孩子,你给他‘三分颜料’,他就开起了‘染房’。”这虽是打趣的话,却揭示了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有趣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如:低年级教学内容中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教材中识字占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如果上课时单纯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的生字也记不牢。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快速牢记所学的生字。在上识字课时,我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想了许多好办法帮助孩子牢记字形。一是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活动来记住生字。二是编口诀来识记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口诀编得好。三是编讲与字形有关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所学的生字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有趣、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届一年级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现在所教的班,刚入学时,很多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爱讲闲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如:男女生比赛爬山夺红旗,哪方守纪律,认真听讲,哪方就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还有男女生比赛“摘果子”,每组同学比一比看哪组的红五星多,全班同学比一比看谁的红花多……这一个个比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上课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呵护下,听好话多,受夸奖多,滋生了不少娇骄二气,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的要鼓励、坚持、发扬;错的要反对、纠正。其次,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是每个人要进步,就要勇于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批评、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好。承认缺点错误是勇敢的表现,改正则是进步的开始,应当鼓励。再次,积极开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帮互学活动,使班集体始终充满其乐融融,奋发向上的气氛。

五、积极做好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疏导工作。

低年级也有少数孩子有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十分细致地找出原因,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以爱心去感悟、启迪孩子的心灵,树立自信心。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个别辅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等。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没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碍。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师爱之心去抚育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于 中国,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忧郁症

忧郁症,是“一种阴霾般的低潮情绪笼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织网般地难以挥去,而不是一种短暂可消失的情绪低沉”。人是情感的动物,心情自有起伏,因此难免有低落、消沉、沮丧的时候;在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极大的挫折与压力,或因人际因素(特别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经济上的因素、工作或学业的困扰等诸多压力事件,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抒解,周而复始一再累积,很快就会产生“忧郁”情绪,大部分人情绪低落一阵子后,可以再开朗起来,但少数人因为遗传因子或个性(包括不适当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压力的累积(日常生活琐事的所造成的压力累积或遭逢特别大的压力事件),而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与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将情绪状态延伸为一种病态,以致于心情与行为都受到影响,于是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严重者甚至以自杀结束宝贵的生命。忧郁者也常有死亡想法、自杀意念、或自杀企图。这些想法的范围由相信自己死去会对他人比较好,到短暂但重覆出现的自杀意念,以致于实际而特定的自杀计划。自杀动机可包含:面临自觉无法克服的人生障碍时意图放弃一切,或强烈希求终止自认为永无止境的痛苦。想要自杀的人通常会发出求救讯号,根据临床经验,自杀企图比较弱的人,发出的求救讯号较容易辨识且较为强烈,且较不会去尝试或者较不易自杀成功;而自杀企图很强烈的人,通常所发出的求救讯号极其微弱,很难辨识,甚至自杀意图的产生与自杀行动出现的时间间隔会缩短。对于后者,自杀危机的辨识与处理较为困难且要谨慎小心,最好能够求助于专业人员。自杀获救者,通常会很后悔自杀,因为自杀是很痛苦的,而且自杀未成功,可能会有后遗症。而且自杀通常是一闪而逝的的冲动,停下来稍微想一下,为什么要自杀,或许念头就打消了。经由仔细的观察,通常都可以经由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是不是可能有忧郁症。一旦怀疑有此可能性,就需要寻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焦虑症

焦虑不必多说,紧张、惶惶不安、焦躁、坐卧不宁等都是焦虑的表现,长期持续上述状态导致影响正常生活,这种“不简单”的焦虑--往往便是病态的焦虑症发作。焦虑症发作令患者痛苦,亲属痛心,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焦虑症发作呢?让我们一起去挖掘下深层的原因。

焦虑情绪是人们在面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应时,在内心激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人性充满矛盾,人生充满风险,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焦虑的根源,也是对人生的挑战。

改善焦虑症

1.阳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阳光是生物钟和睡眠的好朋友,晒晒太阳可以让你的身体适应生物钟的调整。

2.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失眠焦虑症患者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人体是有一定的生物钟的,不规律的生活和睡眠习惯会破坏这种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所以日常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最佳。

3.享受睡前时光 促你入眠摆脱焦虑

睡前除了运动外,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你尽快入睡。譬如,洗个温馨的泡泡浴,阅读下书籍等等,充分的放松,享受睡前时光,可以帮助你尽快睡着。

4.运动 促进身心健康

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帮助你提高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促进你的健康睡眠、摆脱焦虑心理。不过要注意,睡前尽量避免做运动,睡前运动会干扰你的睡眠,运动时间最好是在睡前6小时左右进行。

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该具有的、对某种特定对象产生异常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并出现回避意愿或(和)行为的一种神经症。

【诊断】

1、病前多有胆小、怕羞、被动、依赖、易焦虑、强迫倾向及个性内向等性格特征。

2、自知力完整,明知无害却不能克制,妨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3、排除焦虑症、强迫症、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的恐惧反应。

【治疗措施】

宜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焦虑或惊恐发作,然后来用行为疗法消除其回避行为。

一、药物治疗:控制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丙咪嗪。

二、行为疗法:用于各种恐怖症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法;同时配合反应防止技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回避行为。

三、其他心理疗法:如精神分析、领悟疗法、催眠疗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都可用以治疗恐怖症。

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心中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再也不要出现一丝的强迫观念。这个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一丝的强迫观念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它会为你以后从强迫症的旋涡里走出来埋下一个隐患。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而这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此烦恼,会不断地在头脑里反复地想该怎么样处理这些事情,特别是当我们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有可能这种反复地想会持续得更久,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反复地想就是一种强迫,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强迫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们在事情解决之后,强迫也就跟着结束了。

所以强迫症患者应该放弃不要一丝的强迫观念出现的完美主义愿望,因为你抱着它不放,生活中这些必然的强迫就会与你的强迫症结合起来加重你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强迫症难以跟除的原因,因为强迫是根本就无法彻底根除的。

多动症

1、多动症是一种病。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2、多动症是终身病。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善,常持续多年,甚至可能终身存在。多动症儿童年龄小的时候多动表现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注重力不集中更明显。

3、常与共病相伴随。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是注重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但实际上单纯的多动症大约只有约1/3,大部分的多动症都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我们称之为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由于这些共病的存在,使得多动症的症状加重或不典型,对多动症患儿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4、重视女孩多动症。不少人认为,多动症是男孩的病,女孩没有多少多动症。近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多动症的发病率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因为多动症女孩其多动的表现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重力不集中,这就是所谓的“不多动多动症”,往往轻易被人忽视。

5、药物治疗是首选。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既往由于人们对该病的治疗存在着种种误解,非常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依从性不高,许多患儿并未得到适当的治疗,贻误了治疗时机。近年研究发现,只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仅用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药物治疗要长期。由于多动症的症状长期存在,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也长期存在,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仅在考试时服用药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药物治疗要连续。既往多动症的治疗,常采用间断治疗,即周1-周5服药,周末停药,节假日停药,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多动症的症状始终都存在,假如采用间断治疗的方法,可能在学习时症状有所改善,但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不能改善,而实际上儿童行为和各种功能问题,是一个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问题。

疑病症

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神经症。病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和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躯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解释或医院对病人的身体检查常不足以消除病人的看法。

对疑病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是很必要的。当然,对疑病症病人的治疗也不会是很顺利的。在治疗初期,不能对病人直接讲他没病、啥问题也没有等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话对病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心理医生应抱着理解、关怀、同情的态度同病人进行交谈。医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不断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纠正错误观念。如果病人积极配合,可实施森田疗法。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配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些。

篇11: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其(幼儿)身心和谐发”,“应当切实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一代,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两年多的系统的探索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优化育人环境

因此,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一是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如在园内种植草坪、花卉、栽种果树、开辟种植园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让幼儿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二是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如利用纸箱、饮料瓶、快餐盒等废旧物品创设美工区、音乐区、娃娃家、小舞台、商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三是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我们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巨幅墙饰挂在教学楼醒目处;活动室布置美丽的图案,时时提醒幼儿合作、谦让、快乐、勇敢、不怕困难等。从而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2、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一是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因此,我们总是用满腔的爱去对待幼儿,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潜心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气“知道你行”、“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在这种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变得乐观、自信,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再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二、重视渗透教育

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且有反复的可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注意幼儿园全方位的渗透,坚持一贯性、连续性的教育与引导,这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1、学科渗透。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幼儿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中,通过进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让幼儿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难,而且还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励他们,教给他们解决困难的办法。

2、游戏渗透。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最容易接受指导和训练。

3、日常渗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从日常生活着手,坚持下去,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帮助幼儿养成对每件事如洗手脸、穿脱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的习惯;培养幼儿做任何事情(如绘画、玩游戏、听故事等)都有始有终绝不半途而废,具有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4、随机教育。随机教育是根据临时出现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它对培养、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不会画而哭,有的幼儿把笔一扔不画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明白“哭是没有用的”,并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进行针对性教育

针对性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设计的专门活动。研究中,我们围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行针对性活动方案设计,并按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如:我们观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儿性格内向、胆怯,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活动区设计了“娃娃过生日”,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活动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娃娃,其余幼儿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带着礼物到娃娃家祝贺娃娃生日,娃娃热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将礼物送给娃娃时大胆地说出了祝贺的话语。他们相互交谈,唱生日歌,跳快乐舞,这样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自然地交往,就连平时性格孤僻的幼儿此时也活跃起来了。

四、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指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幼儿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幼儿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和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一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二是角色体验。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构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诱导、体贴、亲近、信任、鼓励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五、坚持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则会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则会削弱或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因此,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家园配合中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向家长宣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熟悉本项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篇12: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3月25、26日两天,我有幸来到厚生幼儿园,聆听为期两天的心理健康课。这两天的活动分为四个主题,25日上午的主题是“分享快乐”,下午的主题是“挫折教育”,26日上午的主题是“自控能力”,下午的主题是“学会合作”。

健康不单单指身体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一方面,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没有专门地安排心理健康课,但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时时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但15位教师活跃的教学氛围,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的情感熏陶,精彩纷呈,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深深吸引着我,带来不少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

这么多的课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开发区幼儿园金丽老师带来的一节有关“自控能力”的活动《小乖,忍一忍》,教师运用故事导入,然后联系自身经验,学用魔语“宝贝,忍一忍”,接着气球诱惑,迁移经验,最后草莓实物,升级体验。这活动的亮点有很多,我特别欣赏老师的体态和语言,因为是小班幼儿,教师的语言表情带给孩子宽松自由的氛围,这也是心理健康课中教师需要把握的一点,而教学活动中,气球的出现让整个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因为有个别孩子跟随气球而去,有孩子说不能去,这个相互的矛盾让幼儿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后,专家对每个活动都做了点评。一堂好的好心理健康课,像点评的老师说的一样,需要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幼儿来说,材料操作、内心体验、情绪内化是非常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有互动,活动过程有讨论活动,孩子们的内心有所触动,解决问题会有行动,这样的心理教学活动才是完整的。

听完这些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后,我想,在今后的一日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一些细节。

篇13: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两大核心,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必须是身心健康的人;学生作为受教者,是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发展首先必须是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多年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并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按能做到心理学的要求办事。并注意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时为学生在为人处事与人际交往方面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师者当为范。

2、一定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材

1、应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这样的话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存在心理问题。然后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定,并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成长。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教育,更重要的是靠家长的悉心栽培,因此家长的心理健康也相当重要。很多家长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是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的。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4、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可以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刻地明白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做基垫,自如的交往能力为桥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充分的知识储备为先导,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为理念,踏踏实实地落实心育目标!

篇14:小学心理健康随笔

小学生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有趣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有趣、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没养成上课听讲,爱讲闲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

以上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共14篇)的内容,由学练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

最新范文

《过秦论》说课稿05-06

四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范文05-06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05-06

《观潮》说课稿05-06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随笔(共14篇)05-05

教育随笔老师的承诺(锦集19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