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6到10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5-07-14 20:26:46 投稿人:kaka003

本文是网站小编coco给大家分享关于中班数学6到10教案优秀7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更是教师反思和改进的重要工具,具备情境模拟的教案,帮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升应对能力,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数学6到10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优秀7篇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各种图形卡片,各种标记图卡。学具: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和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片树叶,复习大小标记。

师:今天朱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捡到了两片树叶,想请小朋友看看,这两片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吗?(大小不一样。)

师:那小朋友还记得大、小标记用什么来表示吗?谁可以上来画一画大小标记吗?(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前画标记,其他幼儿仔细看看。)

师:大、小标记画得对吗?(教师出示大小标记)

师:大标记放在哪片叶子下面呢?小标记放在哪片叶子下面呢?表示什么意思啊?

师小结:两种物体进行大小比较,大标记表示大的物体,小标记表示小的物体。

2、教师出示颜色相同,大小相同的两个正方形,复习图形标记。

师:请看,朱老师手上有两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宝宝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师:那你可以帮他们画上标记吗?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我们给他们画上标记吧!(正方形,红色)

师小结:画一个正方形,表示正方形标记,用红色画一个小圆点,表示红色标记。他们的大小一样,就不用画大小标记了。

3、教师出示颜色相同,大小不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幼儿观察,做标记。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我们把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标记都做出来好吗?他们的相同点是颜色相同,都是红色的,那么我就用红色的笔,画一个小红点,表示红色标记。他们都是三角形的.,那我们用什么标记呀?(三角形标记)你会做三角形标记吗?对了,就画一个三角形就表示三角形标记。

师:那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看看这两个三角形,如果朱老师请你画出这两个三角形的相同点,你要画什么标记呢?(三角形标记,红色标记。)

师: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相同点就要画上三角形标记和红色标记。(教师在黑板上画上标记。)

师小结:这样的标记表示他们都是红色的三角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师:那现在朱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纸和一盒蜡笔,我要请你们做标记,做什么标记呢?请看朱老师的黑板。

1、教师出示“作业题”,幼儿做一样的标记。

①两个大小不一样,绿色的三角形。

②两个大小相同,红色的圆形。

③两个大小不同,蓝色的梯形。

师:朱老师这里有三个作业题,请小朋友按顺序给他们做好一样的标记,第一题的相同标记是什么?仔细看清楚他们的相同点在哪里,然后做出相应的标记。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把你的标记做好了之后说一说,这些标记表示什么呢?

三、结束活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标记,那么用标记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两个物体的相同之处。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重点)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难点)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5、幼儿熟练掌握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前4条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后一条是幼儿经验的准备〕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

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

(二)复习5以内的序数

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

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习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

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号。

3、复习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

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 餐?)

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一起去玩。

(四)延伸活动:

制作图书,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请幼儿在区域活动或回家后通过自己尝试自制图书,要求每页画上数量不的梨,并编写页码,感知基数和序数。

四、活动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知道5以内(除1外)的数都可以外为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这个数。

2.学习运用数字、分合号记录操作的结果。

3.初步理解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数学区玩过3以内的“分一分”游戏。

2.材料准备;男孩,女孩的头像各一个,糖果3颗,分合号标志;苹果若干,盘子若干,画有分合号的记录表若干,花朵图片。花瓶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回顾“分一分”游戏,学习3以内的组成与分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分糖果,如果请你们把3颗糖果分给弟弟和妹,可以怎么分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

(2)你分好了吗?3颗糖果分给弟弟和妹妹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弟弟1颗,妹妹2颗;另一种是弟弟2颗,妹妹1颗。

2.学习用数字和分合号记录分合结果。

(1)引导幼儿认识分合号。

引导语:怎么记录刚才的两种不同分法呢?这是分合号(边出示分合号边说),表示分合的意思,可以用来记录刚才我们分的结果。3颗糖用数字3表示,摆放在分合号的尖尖上面,分给弟弟1颗用数字1表示,摆放在左边分合号的下面;分给妹妹2颗用数字2表示,摆在右边分合号的下面。分给弟弟2颗用数字2表示,摆放在左边分合号的下面;分给妹妹1颗用数字1表示,摆在右边分合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幼儿一起读"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3.幼儿操作活动,学习4的组成与分解。

(1)以小动物分饼干的形式,引导幼儿操作4的分解与组成。

引导语:这里有4块饼干,请你们把这4块饼干分给大猫和小猫想想可以怎么分呢?有几种分法?请你们动手分一分,分好后用刚才学的分和号给他表示出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交流

引导语,4块饼干,大猫分几个、小猫分几个?你们分好了吗?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4)小结:原来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1和3. 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你们队了吗?

4.练习操作活动,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1)小猫咪送给我们许多的花,请把小花化插到瓶子中去,每次要插得不一样,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结果用分和号表示出来。

(2)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请你来说一说。

(3)小结: 原来5有4种分法, 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你分对了吗?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吧。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二、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三、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四、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图片: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拆分;

二、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三、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四、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数各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教师:"小猪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呀?这个形状它叫什么?(梯形)看看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教师:"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直角梯形的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图片)

三、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教师:"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屋顶,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小猪们设计出梯形的房顶。""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式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有谁想上来试试?"幼儿尝试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拼在白纸上所画的正方形房子上面,作为小猪家的屋顶。

四、出示活动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小百科: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对数量在10 以内的两个集合进行多少的比较。

2.尝试正确说出两个集合的数量多几少几的关系。

重点难点:

?我的数学》第4页。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幼儿和椅子的数量帮助幼儿进行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比较。先请几名幼儿站上来,再在幼儿面前随意放几张椅子。请其他幼儿判断幼儿和椅子的'数量谁多谁少,以及他们之间相差的数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最后请幼儿坐到椅子上来验证结果。

1.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椅子)?你是怎么数的?

2.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为什么?

3.小朋友比椅子多(少)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小朋友坐到椅子上,多出了几个小朋友(几张小椅子)?你说对了吗?

二、再随意拿取教室里随手可得的物品,带领幼儿继续做练习,两个集合的数量都不要超过10,如果幼儿整体能力很强,教室可以尝试增加数量。但不要超过15。

三、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至第4页,数一数画面上的椅子和被子分别有几个,并说出多出的数量。

活动反思:

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效果很好。

最新范文

中班数学6到10教案优秀7篇07-14

买卖矿的合同模板6篇07-14

买卖矿的合同5篇07-14

企业经营合同精选5篇07-14

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7篇07-14

借款购房合同参考7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