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4-29 18:15:13 投稿人:kaka003

原标题:"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求比值。

  8∶4=48∶12=16∶8=

  24∶18=40∶16=15∶5=

  2.准备题。

  (1)找出下列分数中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找的?(略)

  学生找出后,教师作引导性提问:它们为什么相等?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3÷4 =( )4=( )40= ( )÷12 =0.75

  58=5:( )

  6:7 =( )7=( )7

  9:( )=( ):16

  教师:由上面这两组题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5:8可以写成5/8。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观察下面的比是怎样变化的。

  200/240=20/24=10/12=5/6

  ↓ ↓↓↓

  200∶240=20∶24=10∶12=5∶6

  独立观察,思考: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讨论: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2.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让学生在例2中找出你认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2)出示例3:化简下面各比。

  ①15∶12②14∶56

  ③30∶60∶120

  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 、化简。

  第①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何化简?(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

  第②题: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成整数比?(学生观察分析后,独立探索化简的方法,再交流优化的化简方法)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进一步作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的,一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

  第③题:这个比有什么特点?(三个数的连比)又如何化简呢?化简两个整数比的方法对于化简三个整数连比是否适用呢?

  学生讨论后尝试化简,填在书上。

  教师提示: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

  三、巩固练习

  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将第67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化简后交流反馈,说说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注意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

  2.出示练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比值

  9:54

  34∶67

  5.8∶2.9

  200∶150∶26

  讨论: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

  4.拓展练习。

  (1)六(3)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2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1)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 =

  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

  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3) 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 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

  并自学课本

  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

  (2) 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4)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比例中的计算结果,发现这两个乘积有怎样的关系?

  师: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5)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第1题。

  四、 总结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2、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 作业

  1、 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课题

  二、正、反比例的意义

  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k(一定) 成正比例

  y =k(一定) 成反比例

  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 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

  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并检验

  五、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检验。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正、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

  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一个反例,让学生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件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三个判断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

  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

  第4题是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三、说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且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其实这一环节,我在四班试教时已经发现,在本班的上课中,我在板书中已有强调,也许还是强调的不够到位。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6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大家有没有信心?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

  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

  80:4 4:6 10:1/2

  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两个比相等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2)引导概括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老师刚才写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把比例的意义总结出来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例的意义。)

  (3)判断。举一个反例:那么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反馈训练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4:2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课本,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有关。

  ( 2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说出黑板上各比例的内外项。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在比例的内外项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比例的基本性质),大家想不想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4.5×6=27

  两个内项的积是2.7×10=27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4.5×6=2.7×10

  (4)计算验证,达成共识。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判断前面的比例式,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

  (5)引导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计算,大家,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

  教师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4.5/2.7=10/6)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6)判断。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反馈训练: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一)判断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 )

  3.8:2 和1:4能组成比例。 ( )

  (二)、用你喜欢的方式,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 6:9和 9:12 (2)14:2 和 7:1

  (3) 0.5:0 .2和 5:2 (4)0.8:0.4和0.3:0.6

  (三)填空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其中一个内项是2/3,则另一个内项是(),如果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

  (2)如果2:3=8:12,那么,()x()=()x()。

  (3)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4)如果5a=3b,那么,a:b=():( )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如果能,能组成几个?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拓展题:猜猜括号里可以填几?

  5:2=10:( ) 2:7=( ):0.7 1.2:2.5=( ):25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2、3、5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7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

  师:我们学过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比的意义。

  生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生3:比的基本性质。

  生4:求比值和化简比。

  生5:比例尺。

  生6:按比分配。

  2.揭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一)]

  ⊙回顾与整理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①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②“∶”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和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

  生1: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

  生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生3: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

  生1:方法不同,求比值是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生2: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比。

  4.按比分配。

  (1)按比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叫做按比分配。

  (2)按比分配的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分别求出总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4∶36(2)0.25∶(3)2吨∶450千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求比值的能力。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可求出各比的比值,求比值时应注意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单位要统一,且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但不能是一个比。

  解答(1)24∶36=24÷36=

  (2)0.25∶=÷=

  (3)2吨∶450千克=20__千克∶450千克=20__÷450=4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5-9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同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同学胜利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同学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设计思路:

  担任了几年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在复习和整理,保守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出现,让同学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这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好,应该如何让同学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自身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的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同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同学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同学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课前准备:

  1、把同学分成四大组,让同学给自身组取名(如精灵队、快乐队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例和化简比"、"比例尺"四大块,让每一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局部的知识包括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和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果,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考虑性。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2、教师准备地图一张、投影片、小黑板若干。

  3、每一小组有一信封,信封内装有比和比例各局部知识名称和一张白纸。

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

  二、归纳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1.回忆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2.分组讨论: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3.总结几种比的化简方法.【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巩固练习

  (1)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求比值:4∶

  化简比:4∶

  2.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巩固练习.

  (1)求比值

  45∶72 ∶3

  (2)化简比

  0.7∶0.25

  (三)比例尺【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提问: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

  (2)什么叫做比例尺?这个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

  (3)比例尺除了写成 ,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2.巩固练习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在这幅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长48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继续演示课件“比和比例”】

  1.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2.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②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③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2)木料总量、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制成家具的件数这三种量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3)如果 =8 , 和 成( )比例.

  如果 = , 和 成( )比例.

  (4)在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l)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①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甲数:

  ②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乙数:

  ③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④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2)( )24= =24 ∶( )=( )%.

  (3)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4)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比值是( ).

  (5) 与3.6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如果a×3=b×5,那么a∶b=( )∶( ).

  (7)如果a∶4=0.2∶7,那么a=( ).

  (8)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9)甲数乙数的比是4∶5,甲数就是乙数的( ).

  (1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 ).

  ①1∶99 ②1∶100 ③1∶101 ④100∶101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单独做要8天.甲队和乙队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

  ①10∶8 ② 5∶4 ③4、∶5 ④ ∶

  (3)在下面各比中,与 ∶ 能组成比例的是( ).

  ①4∶3 ②3∶4 ③ ∶3 ④ ∶

  (4)有一无,某班的出勤率是90%,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比是( ).

  ①9∶10 ②10∶9 ③1∶9 ④9∶1

  (5)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①1∶5 ②1∶5000 ③1∶500000

  (6)用3、5、9、15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 ).

  ①15∶3=5∶9 ②3∶15 ③15∶9=5∶3 ④9∶3=5∶15

  (7)在比例尺 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 ).

  ①0.4千米 ②4千米 ③40千米

  (8)大小两圆半径的比是3∶2,它们的面积的比是( ).

  ①3∶2 ②6∶4 ③9∶4

  五、布置作业

  1.化简下面各比

  0.12∶56

  2.写出两个比值都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3.写出一个比例,使它两个内项的积是12

  4.如图是用1∶20的比例尺画的一个机器零件的截面图,量出图中两个圆的半径,并计算这个零件截面的实际面积.

  六、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以上比和比例小学数学说课稿的内容,由学练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

最新范文

教育随笔老师的承诺(锦集19篇)05-02

中班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记录(合集15篇)04-30

安全教育随笔小班短篇300(推荐15篇)04-30

高中历史说课稿04-29

七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4-29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4-29